党员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党员风采

黄大年:把一切献给你 我的祖国

作者:    摄影:    审核:    责任编辑:党群工作部来源: 发表时间:2019-06-06点击:

专题:时代楷模黄大年

时代楷模黄大年

黄大年,著名地球物理学家,生前担任吉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12月,黄大年放弃了在英国优厚的待遇,怀着一腔爱国热情返回祖国,出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八年时间,他带领团队在航空地球物理领域取得一系列成就。2017年1月8日,黄大年同志因病不幸去世,年仅58岁。

黄大年在美国参加学术交流会时的照片(2011年12月5日摄)

黄大年在美国参加学术交流会时的照片(2011年12月5日摄)

国家在召唤 我应该回去

2009年4月,接到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刘财传来的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后,黄大年表示马上回国。

当时,黄大年已在英国剑桥ARKeX航空地球物理公司任高级研究员12年,是航空地球物理研究领域享誉世界的科学家,主持研发的许多成果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他辞去了在英国公司的重要职务,挥别了共事多年的科研伙伴,说服妻子卖掉了经营多年的两个诊所,留下了还在读书的女儿……回到母校——出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全职教授。

朋友们不理解,年过半百,正该安享人生,为什么还要折腾?

但回国的决心黄大年是从一开始就下了的:“在这里,我就是个花匠,过得再舒服,也不是主人。国家在召唤,我应该回去!”

黄大年的学生周文月追忆,她问老师为什么抛下那么多毅然回国。黄大年回答:这是必然。我们这些长年在国外的专家,对祖国的爱很深很深。

黄大年对同学的毕业赠言

黄大年对同学的毕业赠言。

振兴中华 乃我辈之责

追溯他的成长历程,会发现对祖国的爱一直都是他最深的情结。

1958年,黄大年出生于广西南宁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77年恢复高考,黄大年拼命读书、复习。最终,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国家重点大学——长春地质学院,就读于应用地球物理系。

1992年,黄大年获得“中英友好奖学金项目”的全额资助,赴英国攻读博士学位,成为当时30个公派出国留学生中的一员。出国前,黄大年坚定地对同学说:“我一定会把国外的先进技术带回来。”

不久,他又被派往英国,在剑桥ARKeX航空地球物理公司任高级研究员12年,曾担任研发部主任等关键职务。

一晃“海漂”18年。18年间,他总惦念着母校,经常回访交流,拓展母校师生们的国际视野。

他的同学毛翔南至今仍珍存着1982年黄大年写在他本上的赠言:“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

2004年,病重的父亲在电话中给他留下最后的嘱托,“知识精英是民族脊梁,别忘了,你是有祖国的人!”。

两年后,母亲病危。临终前老人以越洋电话嘱咐爱子:“大年,你在国外工作,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早点回来,给国家做点事情……”。

“人的生命相对历史的长河不过是短暂的一现,随波逐流只能是枉自一生,若能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历史向前发展,我觉得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这是他在入党志愿书中写下的誓言。

他做到了!

黄大年教授在深地探测项目松科二井现场

黄大年教授在深地探测项目松科二井现场。

“拼命黄郎”

开展项目研究的办公室在吉林大学一座被称为“地质宫”的老建筑内,自从2009年黄大年来到这里,每天都会有一盏灯一直亮到凌晨两三点钟。如果哪一天没亮,那一定是他出差了。

回国7年,黄大年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出差。他出差有个独特的习惯,常常订夜里的航班。

“白天开会、洽谈、辅导学生,到了晚上别人都休息了,他就坐午夜航班去出差,即使在飞机上,他还在改PPT,因此人送绰号‘拼命黄郎’。”

同一个团队的“千人计划”专家王献昌很担心:“你这是拿命在做科研啊!这么下去,铁打的身体也扛不住啊!”

这位“拼命黄郎”却在微信朋友圈里这样说:“我是活一天赚一天,哪天倒下,就地掩埋……”

2016年6月底,准备“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项目验收会时间紧迫,黄大年作为项目负责人,连着熬了三个晚上,查遗补漏。直至开会前,胸口仍很憋闷。他习惯性地打开随身带的黑书包,拿出速效救心丸的小瓶子往手里一倒,一仰头扔在嘴里使劲嚼着,走进会场……

在赴京参加这个会的前一天,黄大年突然晕倒在办公室。

“不许跟别人说。”这是黄大年醒来后对秘书王郁涵说的第一句话。王郁涵瞥了一眼老师带领他们熬了三个晚上整出来的小山一样的材料,没敢吭气儿。

“项目成果已处在国际领先水平。”黄大年和他的团队欣喜不已。

可谁又能想到,他的生命已进入倒计时。

2010年6月1日,黄大年在办公室。

2010年6月1日,黄大年在办公室。

“科研疯子”

翻看黄大年生前的微信朋友圈,2016年2月14日情人节,他有这样一段内心独白:

“……真正从事科学的人,往往看重与事业发展攸关的情谊群体,面对‘知音’常有相见恨晚的遗憾,发展的是与众不同的情……”

在他心里,科学是他梦中的“情人”。

科技部有关负责人对此印象深刻:“当时我们有一项地球勘探项目,想在‘十二五’时期取得突破,缺一个领军人物。正在着急,有人推荐了刚回国不久的黄大年。”

“我去长春找了他,第二次见才敢开口求他。因为这个上亿元的项目黄大年分不到一分钱……”

“没问题。”黄大年如此痛快的回答让对方愣住了……

黄大年看中的是这个项目瞄准的尖端技术——就像在飞机、舰船、卫星等移动平台上安装“千里眼”,看穿地下每一个角落。早在上世纪90年代,美英等国已使用这项技术进行军事防御和资源勘探。

一天都没有等。他把自己关进办公室,没日没夜地设计科研思路。

没有样机,一连数月,一有空他就跑到无人机模型销售的店铺。

没有机库,他在地质宫门前寻了块儿空地,拉着团队挥汗如雨忙活个把月。

“这是违章建筑,必须得拆!”。第二天,有人开着卡车来就要动手。

原来,他们不清楚审批程序,只给学校打了报告,没有履行相关手续。

“不能拆!我们打过报告的。”黄大年急了,一边喊一边往卡车前一躺。他的几个学生马上也在他身边躺下,所有人都惊呆了,这可是位世界级的大科学家呀……

事情传开了,有人说黄大年就是个“疯子”。他不在意:“中国要由大国变成强国,需要有一批‘科研疯子’,这其中能有我,余愿足矣!”

黄大年在为吉林大学的学生们授课。

黄大年在为吉林大学的学生们授课。

“幻想家”

作为国际知名的战略科学家,黄大年深知,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中国虽拿到了新一轮世界科技竞赛的入场券,但必须牢牢抓住创新这个“弯道超车”的机遇,才能追赶历史的潮流。

科学是严谨的,但也需要奇思妙想来成就。黄大年就是这样的“幻想家”。

“咱们学校有学者参加南极科考,能不能研制全地形车,完成在极寒、沟壑、全时段极限条件下的通讯、交流和作业?”

“‘云端远程控制’技术发展很快,能不能开发野外作业医疗看护车?这个目前在国内还是空白啊。”

……

回国仅仅半年多,黄大年就统筹各方力量,绘就一幅宏大的吉林大学交叉学部蓝图。

在他的感召下,王献昌、马芳武、崔军红等一大批在海外享有较高知名度的“千人计划”专家纷纷加入进来。2016年9月,一个辐射地学部、医学部、物理学院、汽车学院、机械学院、计算机学院、国际政治系等的非行政化科研特区初步形成,黄大年担任吉林大学新兴交叉学科学部首任部长。

7年间,黄大年带领400多名科学家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为我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多项技术空白。以他所负责的第九项目“——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的结题为标志,中国“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项目5年的成绩超过了过去50年,深部探测能力已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局部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延伸阅读

【时代楷模发布厅】中宣部追授黄大年“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焦点访谈】黄大年:以身许国 叩开地球之门

【家国栋梁】黄大年:振兴中华 乃我辈之责

【新华社】生命 为祖国澎湃——追记海归战略科学家黄大年

那一刻,我们终于懂了他——追寻已故海归战略科学家黄大年

【人民日报】以身许国 叩开地球之门——追记海归战略科学家黄大年

别后思念长 不了家国情——追记海归战略科学家黄大年

Copyright © 伟德国际(victor-1946)体育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鄂公网安备 42011502001225号 鄂lCP备10014564号-1